陈文辉:金融业拥抱AI的四点建议
发布时间:2025-04-18 16:53:23 阅读次数:45 新闻作者: 文章来源:
4月10日,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、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出席并发表会议致辞。
陈文辉指出,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,不仅颠覆了传统企业的核心业务逻辑,还将持续对经济社会产生全方位变革。在这一背景下,金融业已迎来关键的“AI时刻”,AI特别是大模型的应用将成为各类金融机构实现质变提升的重要机会,是决定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关键。陈文辉建议,各金融机构应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,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,金融资源也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,形成“股、贷、债、保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。此外,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AI运用的潜在风险,监管机构也应对AI运用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。
一、数字化浪潮将继续给经济社会带来全方位改造
首先,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,已对各行业产生重大冲击,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。从外卖平台对餐饮业的影响,到线下零售向线上平台的迁移,数字化正在重构传统商业模式。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对历史悠久、体量巨大的传统工业也同样带来了颠覆性影响。以汽车行业为例,截至2024年底,特斯拉、小米、比亚迪等新势力车企的市值已经远超传统车企,这种差距不仅源于能源的转换,更是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重构。
第二,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。随着数字技术的成本持续下降,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在传统产业的渗透率快速提升,产业数字化将极大提升全产业链条的资源配置效率,成为数字经济下半场的主旋律。
第三,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,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。从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突破了图灵测试,到2024年Open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,再到今年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,AI技术正在实现指数级飞跃式的发展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明确提出了“持续推进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”、“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”等要求,反映出AI技术的战略地位在不断提升。
第四,AI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全方位改造,也将是指数级的重塑与跃迁,即XAI。与传统的“AI+”概念不同,底数x指代经济社会的万事万物,AI技术位于指数位置上,表明AI带来的是指数级的范式革命,这种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将远超我们的想象。
二、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
第一,AI技术正在金融业得到广泛应用。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的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,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推进比较审慎,这是为了避免潜在的纠纷与风险,也考虑到监管相关要求。
第二,AI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正在加速。当前,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应用落地呈现出加速迹象,银行、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处于领先。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技术,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。
第三,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。今年前三个月的发展势头已经显示出了这一趋势,这是因为DeepSeek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逻辑推理能力,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,增强了AI大模型应用的拓展性、适配性。
第四,AI(特别是大模型)可能是各类金融机构实现质变提升的重要机会。大模型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效率提升、价值创造、深度决策。DeepSeek在技术路线上的革新,推动大模型应用从“少数机构专属”转向普惠化的“生态共建”。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应用AI技术,就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;而若应用不当,则可能会被市场淘汰。
第五,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,也是关键时刻。金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。在当前形势下,如果金融业能够积极转变,拥抱AI技术,可能会焕发新的活力;如果未能及时转变,则很可能会步入困境。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例,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上具有“软信息”方面的比较优势,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。政策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,本质上是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。然而,现在大型金融机构借助数字化转型和AI应用,能够以较低成本覆盖这些领域,并有效把控风险,这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产生严重冲击,使其面临困境。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,当务之急是通过AI和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能力。未来,中小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合并浪潮,能否主动拥抱AI技术,或将成为其能否存续的关键因素。
三、金融业拥抱AI的四点建议
第一,要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。其中重点关注两个方面:一方面,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个一把手工程,需要长期投入,摆脱传统路径依赖,涉及多方面的变革和重塑,因此离不开一把手的前瞻性认知、方向性引领、坚定决心和持续推动。同时,也要培养全员的数字化意识,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创新,更是观念转变。另一方面,金融机构应优先从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着手,AI技术应用要挖掘真正能够降本增效的环节,要能够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、优化用户体验。此类项目的见效快,更容易获得管理层的支持。
第二,加大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。要在各个层面配备AI人才,不仅要选拔高层级技术专家,更应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中引入具有AI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,让其参与到数字化转型规划中。从全球保险机构的发展历程来看,CEO的背景从销售到精算再到投资,现在也出现了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专才,表明AI技术方面的专才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第三,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,如AI幻觉、算法歧视等,金融机构应对此高度关注。金融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行业,必须谨慎评估潜在风险,避免因技术应用不当而引发客户的信用危机。与此同时,监管机构应该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,既要高度关注,密切跟踪,对AI运用的潜在风险不能放任不管,但也不能盲目、过度监管,应平衡好创新收益与风险的关系,用适度的“慢”给予市场充分的时间进行验证。以欧盟为例,目前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是相对落后的,但实际上欧盟在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方面的监管是最先进的,早在2016年起就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的监管文件,但是过度监管可能会阻碍或延缓创新,在人工智能这种发展极其迅速的领域更是如此。监管机构既要切实从保护金融消费者、投资者的视角进行监管,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,也要加大自身的数字化监管转型力度,加强对AI技术的运用,有效提升监管能力。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指导意见》中也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。
第四,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,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。AI是一个确定性很高的赛道和领域,金融业应高度关注,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其中。在AI这个全新的行业中有着大量的创新机会,但是很多项目都缺少资金,亟需金融支持。股权投资基金在AI初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,特别是“从0到1”的阶段发挥了金融服务的主导作用,应继续发挥好股权投资基金在推动科创产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。在AI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,有了一定的现金流、固定资产甚至利润后,股票、信贷、债券、保险等金融产品就可以跟上。要形成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,“股贷债保”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,结合科创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等新金融基础设施,为AI行业发展带来全方位、全周期的金融服务。目前,很多金融机构在积极探索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相信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成功案例。
总之,人工智能发展前景非常明确,金融能够在推动AI技术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。在此过程中,金融业这一传统行业也能够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,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