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观点 |人工智能项目组杨文辉:AI专利质量-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并重
发布时间:2024-04-28 15:26:53 阅读次数:448 新闻作者: 文章来源:平台
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在过去5年里增长了数倍:授权专利数量从1万件增至10几万件。最大的专利数据聚合器——商业专利数据库进行的研究表明,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者。但西班牙IMF商学院的人工智能专家里卡多·莫亚预测,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可能会赢得争夺人工智能主导权的国际竞赛。
世界大国之间争夺人工智能(AI)发展主导权的大战已经打响。许多专家认为,人工智能技术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。
争创AI专利数量:
比如深圳某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在中国累计获得了15,626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,稳居国内企业榜首,远超第二名的13,723件。这一庞大的专利数量不仅反映了在AI领域的广泛研发覆盖面,更体现了其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高效的研发转化能力,使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技术壁垒,同时也为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合作与技术输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AI专利质量: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并重
AI专利不仅在数量上需要领先,其质量同样备受瞩,针对性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AI服务实现成本高的问题,降低了企业在部署和使用AI技术时的经济门槛。
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核心AI技术领域:在图像生成、图像检索、语音识别、信息推荐、数据分析等多个核心技术方向均有重要专利斩获。例如,“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生成“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”通过精准挖掘用户兴趣,提升了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。
引领行业发展与塑造产业生态
行业标准制定与引领:参与国内外AI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,其专利成果往往成为行业技术规范的重要参考,对整个AI产业的技术演进方向产生深远影响。
产学研合作与开放创新:需要与众多高校、研究机构及合作伙伴展开深度合作,通过专利共享、联合研发等方式,推动AI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广泛应用,促进AI生态的繁荣发展。实现产教高度融合。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提出“专业建在产业链上、专业群融入产业群”,深入推进校企合作“1+1+N”工程,即“每个专业群至少与龙头企业共建一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、一所新型产业学院,与中小微企业共建N个协同创新共同体”。该学院与京东、百度、海尔、海信等头部企业、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共建冠名学院、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等,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22个、产业学院17所、协同创新共同体35个。
未来布局与努力方向
1.全球专利布局
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专利申请,特别是在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主要经济体,确保关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,为海外市场的拓展扫清潜在法律风险。
2.前沿技术攻关
瞄准AI领域的下一代关键技术,如量子计算、神经形态计算、自主学习等,加大研发投入,争取在这些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性专利,巩固全球技术领先地位。
3.跨领域融合创新
推动AI与其他前沿科技如物联网、区块链、5G/6G通信等深度融合,开发具有跨界影响力的创新专利,以应对未来智能化社会的复杂需求。
在人工智能发明专利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成就,往住源于其在数量、质量和影响力上的全方位领先。面对全球AI竞赛,技术创新、强化全球专利布局、关注前沿技术与跨领域融合,以及顺应伦理法规趋势,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巩固并扩大其领先地位。未来,继续在AI技术上进行深耕,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,推动新质生产力,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