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就业新空间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人才需求旺盛
发布时间:2024-04-10 18:31:18 阅读次数:150 新闻作者: 文章来源:央视网
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就业黄金期。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,2024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 1179 万人,同比增加 21 万人。显然,即将走出校园的这届年轻人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。而另一方面,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又将给求职者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?
这是前些天南京理工大学组织的一场线下招聘会。
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 彭绍辉:我们的传统的制造业将来一定会往智能化方向去发展,所以我们都比较倾向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信息化的这些方向。
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 周双喜:我们举办了全校的、专场的服务新生产力的专场招聘会,设置了国防军工、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相应的专区,一共进场了达到 240 家单位。
而这场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的春季专场招聘会,吸引了近 500 家企业参加,提供约 1.1 万个工作岗位。记者注意到,这些岗位中,除了匹配学校优势专业的物流进出口相关行业外,还有约1/ 3的岗位来自于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。
上海市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科副科长 张锋:这些行业涉及到的参会的企业也是逐年增加,岗位的数量以及岗位的种类也是在逐年增加的。
记者走访多地就业市场,发现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相关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。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今年春节后一个月,求职竞争指数最高的十个职业中,前端开发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岗位。
深圳领存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楚一兵:像我们新一代通讯技术的企业,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,对于通讯技术和算法方面工程师需求量很大。今年我们计划在全国招聘500多个人,招聘的人数同比增长大概是10多倍。
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4届硕土毕业生 唐天一:我一共拿到了大概 10 个左右的offer。现在市场上对人工智能的人才还是比较急切的,我的研究方向就是自然语言处理,就是去研究比如说如何让大模型更好地应用于中文的场景。
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肖冬梅:只要是这种新兴产业背景的学生可以拿到很多个offer,他在目前社会上需求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,如饥似渴。
专家介绍,随着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新型产业将持续释放发展动能,在一些岗位消失的同时,也会产生不少新的岗位需求。
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教授 赵忠:新质生产力,事实上它本质上还是技术驱动的技术革命,从这个过程中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这些专业的大学生,他们的需求也会增加,但是并不是说人文社科就没有用武之地。例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,怎样更好的完善使社会政策体系更符合新的生产力的发展?那再例如人工智能发展后,大家讨论很多的人工智能如何合规,如何在伦理上做平衡,这些事实上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人才。